中華古鎖民俗館對外展示的各類古鎖?! ∮浾摺埥z
本報訊(記者 管有明)昨天,位于姑蘇區吳門橋街道湄長新村的中華古鎖民俗館正式對市民開放。據悉,這是一家小型的古鎖展示與傳承博物館,也是我市首家古鎖民俗館。該館由蘇州本地的古鎖修復師項泳林在街道文化站的幫助下打造而成,居民們可以免費參觀,也可以請項泳林介紹古鎖修復技藝。
記者在現場看到,中華古鎖民俗館面積約30平方米,聞訊而來的附近居民正圍在展柜邊觀看,項泳林在向大家講解各類古鎖的修復技藝。據悉,現場展示從唐代至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古鎖約500把,時間最長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中華古鎖民俗館的西側,是項泳林修復古鎖的工作室,約有10平方米,里面堆滿了等待修復的古鎖及各類配件、修復工具等。
項泳林今年63歲,20年前偶然間在文廟市場看到一把古鎖,一見傾心,從此迷上了古鎖。隨著接觸的古鎖不斷增多,他發現蘇工古鎖的磨損殘品非常多,于是,他萌生了修復古鎖的念頭。這么多年來,他已成功恢復出猴鎖、馬鎖、魚鎖、葉子鎖、琵琶鎖、刻花月琴鎖、鑲銅三弦鎖、刻花花瓶鎖、文字密碼鎖、唐式鎖等各種類型的古鎖。他制作的仿古鎖具還被千島湖中華古鎖博物館、撫州古木鎖博物館等國內專題博物館和國內鎖具收藏大家收藏。
項泳林介紹,千百年來,鎖具一直是家家必備的小五金日用品,但沒有留下太多文字記錄。他曾請人幫忙翻閱古籍,但幾乎沒有古鎖圖文記錄。“因為精巧絕倫的結構設計和美輪美奐的藝術造型,蘇工古鎖曾聞名天下,也凝聚了吳地祖先的智慧。”項泳林說,他打造這個古鎖民俗館,就是為了方便同行交流,還能通過自己所在的街道和社區,傳承古鎖修復技藝。據悉,接下來,他準備寫一本關于古鎖修復的書,并逐步拍攝蘇工古鎖制作修復技藝影像資料,供愛好者學習傳播,讓這門技藝傳承下去。